描述
电话:0757-86283957

让安全理念成为公共习惯行为

浏览: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18-07-02 分类:安全要闻
安全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,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社会经济不断飞速发展,也对安全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。当前,我国社会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轨道,要更好地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,发动人民信赖并维护发展的安全基础,关键要让安全理念成为公共习惯行为,将安全的公共性与习惯性渗透入日常生活,推动全体人民潜移默化地认识安全、接受安全、最终实现本质安全。

安全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,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社会经济不断飞速发展,也对安全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。当前,我国社会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轨道,要更好地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,发动人民信赖并维护发展的安全基础,关键要让安全理念成为公共习惯行为,将安全的公共性与习惯性渗透入日常生活,推动全体人民潜移默化地认识安全、接受安全、最终实现本质安全。

安全的公共性体现在环环相扣,一个人的不安全行为能引发连锁反应继而影响全局安全,同理,大部分人的安全谨慎也能有效截断引发事故的因果链条。安全的习惯性体现在高度自律,每个人都能正确树立安全价值观,自觉遵守安全行为准则,不断提升安全综合素质。

让安全成为一种公共习惯,必须要端正树立安全行为的价值观。习惯是被普遍认可接受的公共行为规范。由于群众层次多样、文化素质不一,要让大家都能从行动上自觉遵守安全规范,首先要从内心里真正认可安全行为的重要性,摆正安全的观念定位,从被动的“要我安全”转变为主动的“我要安全”。思想是行动的指南,要实现人人知安全、人人讲安全,既要把握宏观,大力弘扬安全价值观,统一公众的安全意识,又要着眼微处,明确日常行为的安全原则,减少个人行为的安全风险。

让安全成为一种公共习惯,必须要提高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技能的知晓率。既要加强有法可依、违法必究、执法必严等方面的法制宣传,又要普及风险辨识、安全防护、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安全常识,全力消除安全知识盲点与风险行为误区。在互联网+新媒体时代,更要依托微博、微信、网站等多种宣传手段,扩大受众辐射面,逐步提高公众安全素养、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,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安全文化氛围。

让安全成为一种公共习惯,必须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、监督、支持与推进安全生产工作。安全感是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指数,安全工作需要发动全社会齐抓共管,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安全生产的良好风气。特别是要注重凸现安全工作的公益性,借助社会民间组织与团体的力量,从社会综合治理的视角去分析安全问题、提出解决良策,让普通民众对安全工作既有归属感又有责任感,进一步提高“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”的程度,共同推动南沙新区稳定与和谐目标的实现。(南沙区安全监管局  谢珊)